四、找準國資國企改革的具體路徑和突破口,協同推進,首戰必勝
在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上,駱惠寧書記明確提出了我省推進國資國企改革的總體要求,即堅持市場化取向、競爭力目標、專業化重組、股份制改造、現代化管理、科學化監管。下一步的工作要緊緊圍繞這“六句話”總體要求來推進,創新體制機制,解決突出問題。同時要注重統籌協調,把深化國企改革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與促進國企轉型升級結合起來,與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結合起來,與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結合起來,始終保持改革的正確方向。
國資國企改革是一個整體,又各有側重,必須協同推進,互相促進。國資改革必須為國企改革提供正確的導向,創造改革發展的環境條件。
一是要徹底轉變職能,改革監管理念和方法。國資委要通過制定權力和責任清單,明確出資人監管職責邊界,準確把握監管職能定位;要根據股權多元化企業特點、制訂行使出資人職責的內容、程序、方法。國資委必須樹立以企業為中心、為企業服務的監管理念,更加考慮企業發展的實際。監管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企業更健康地發展,而不是把企業管住管死。在監管方法上,國資委要學會多用機制來管,少用行政手段管,多采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監管,并與傳統人工監管模式相結合。抓住關鍵,提綱挈領,綱舉目張,既輕松又有效。
二是要管好國有資產的宏觀布局。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國有資本應當更多地投向重要前瞻性戰略性領域。破解山西一煤獨大的資源型經濟困局,迫切需要優化國資布局結構。過去我們調整結構主要靠企業自身,國資委在優化國資布局上并沒有做太多的文章。事實上,在布局問題上如果沒有頂層設計,企業受制于專業化能力和經營慣性,往往只會在原有產業范圍內擴張,主動換代升級進入新動能、新產業比較困難。因此,在這輪改革中,我們要明確國資委在結構調整中的主體責任,從企業微觀層面跳出來,在國資層面設計、主導布局方向,改變國有資產在原有領域不斷“滾雪球”的發展局面。國資委要抓緊對省屬國企投資領域劃出道道,鼓勵什么、限制什么、反對什么必須十分鮮明,企業投資必須依指南進行,不是隨意想投什么都行。
對同質化競爭嚴重的傳統企業,要更多地考慮通過專業化重組來提高產業集中度;對一些企業集團中非主業的其它專業公司可考慮獨立出來專業化發展;支持有望做強的專業化公司進軍本領域國際國內市場,投資、合作、并購重組,發展壯大;支持無力管好的專業公司被國際國內行業龍頭兼并重組。
對目前省屬企業中管理層級低、規模小,但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新產業要加以重點輔導、培育,包括上升它的管理層級,使其能夠獨立成長。國資委前期已經篩選了一批這方面的小公司,要下力氣促其改制上市,使之成群結隊走向資本市場,這些存量項目是最容易成長為新動能的。
省屬國企要加大力度進入戰略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碳纖維、石墨烯、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生物制藥、大數據、物聯網等產業,鼓勵與國內外資本、技術、管理、人才加強合作。
研究根據山西發展需要新設一批新興產業方面的公司。如是否需要設立一家以拓展“一帶一路”市場為主的山西國際公司;山西采煤沉陷區治理任務重、持續時間久,市場很大,是否可以組建一家專業的礦山修復和土地整理方面的公司;山西的工業固廢量大,可否組建一家專業的固廢處理公司;山西流域治理和水系建設業務量很大,可否組建一支專業的水務隊伍;山西文化旅游迄今為止沒有一家真正有實力的省級平臺公司,可否整合成立一家。這方面的題材還有很多,我講的這些想法,不是說還要走老路成立一批省里全資的公司,更多的是希望國資委或省屬國企發起,同市場上各個領域最前沿的公司一起來合作做這些事。不求控股,但能補齊山西的短板。
用好18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平臺,要通過依法合規的工作,使其主營業務新動能、新產業特征更加鮮明。
最終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布局的優化,使山西國資國企得到一次“揚棄”。新興產業公司不斷增加,資產質量不斷提升,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體制機制更加市場化,綜合效益有明顯躍升。
本網站所刊登的中條山集團各種新聞﹑信息及圖片內容,均為中條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中條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
聯系電話: 0359-6031386 郵政編碼: 043700 傳真: 0359-6036927 網站郵箱:ztswg@126.com
|
![]() 官方網站 |
![]() 官方微信 |